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最近,建议多吃这种花
四五月份是槐花盛开的时刻。鲜艳的外表、怡人的清香,关键是还能吃,味道甜滋滋的,让人很难不爱!
那么,好吃又好闻的槐花营养咋样?有啥吃法?
槐花富含哪些营养?
槐花是豆科植物槐树的花和花蕾,在花蕾形成或者开花的时候采收,其中未开的花蕾称为“槐米”,开花的称为“槐花”。槐花不仅口感甘甜、鲜嫩清香,营养也相当不错。
碳水化合物
槐花富含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7g/100g,和土豆差不多,所以我们平时可以把槐花当半个主食来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了槐花,建议当餐主食适当减量。
槐花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所以口感很甜。其可溶性糖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槐花>小槐米>中槐米>大槐米(大槐米长度为1.6~2.0厘米、中槐米长度为1.2~1.6厘米、小槐米长度为0.7~1.2厘米),槐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不同发育阶段槐米中的含量。所以,吃槐花会感觉比吃槐米更甜、更鲜美。
膳食纤维
槐花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约为2.2g/100g,比白菜、苋菜、菠菜、荠菜、芹菜等蔬菜都高,多吃对肠道健康有好处。
维生素C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其维生素C含量为30mg/100g,可以和橙子媲美,是苹果的10倍之多。
并且,槐花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不同发育时期的槐米都高,由大到小依次为:槐花>大槐米>小槐米>中槐米。
矿物质铁
槐花的铁含量高达3.6mg/100g,是菠菜的1.2倍。
黄酮类化合物
槐花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比如芦丁、刺槐甘、槲皮素、山柰酚等,具有抗氧化作用。
其中,芦丁能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改善微循环、对控血压也有好处,芦丁在槐花中的含量小于不同时期的槐米。槲皮素与芦丁的含量呈正相关,芦丁含量越高、槲皮素含量也越高。
叫“槐花”的都能吃吗?
槐花有洋槐花(刺槐花)和国槐花两种,可以直接供我们食用或泡水饮用的是洋槐花,香味浓烈;而国槐花一般不直接吃。
国槐花的芦丁含量要比洋槐花高得多,是其5~10倍,味道不如洋槐花,还可能会刺激消化系统导致身体不适,需要炮制成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芦丁含量才会有所降低。
在外观上,这两种槐花也不一样:
洋槐花的树枝上有刺,洋槐花干燥花呈白色且略带绿色,开花呈钟状,花冠白色,旗瓣近圆形,气味芳香,味道甘甜,沸水浸泡后,溶液为淡黄色;
国槐花的树枝上没有刺,国槐花呈棕黄色,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开花呈钟状,颜色为黄绿色,旗瓣阔心形,味较淡微苦,沸水浸泡后,溶液呈褐色。
槐花的推荐吃法有哪些?
槐花除了能泡水喝之外,还能做很多美食,比如槐花饼、槐花饺子、蒸槐花、槐花炒鸡蛋。
槐花饼
将槐花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放入面粉和打散的鸡蛋,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平底锅刷油后倒上面糊,烙成两面金黄即可。
槐花饺子
槐花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和猪肉、葱姜蒜、十三香混合在一起做饺子馅。煮熟的饺子满屋香气飘飘,吃着也是鲜香四溢。
蒸槐花
很多蔬菜都可以和面粉一起蒸着吃,比如大家常吃的有芹菜叶、茼蒿、胡萝卜、豆角,都很美味。槐花也可以这样吃,清洗干净的槐花,加一些干面粉拌匀,放在蒸锅里蒸上几分钟就能吃,松散清香。
槐花炒鸡蛋
将洗干净的槐花放入打散的鸡蛋中,撒少许食盐后搅拌均匀。热锅凉油,油温上来后倒入混合好的鸡蛋液,翻炒熟透后就可以出锅了。吃起来不仅有鸡蛋的香味,还香甜可口。
春季槐花开满枝头,空气中飘散着槐花的清香,它不仅好看好闻还好吃。吃槐花不仅能品到清甜,还能摄入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真的推荐大家趁鲜尝一尝。
责编:张苹
相关内容:
-
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最近,建议多吃这种花
四五月份是槐花盛开的时刻。鲜艳的外表、怡人的清香,关键是还能吃,味道甜滋滋的,让人很难不爱!那么,好吃又好闻的槐花营养咋样?有啥吃法?槐花富含哪些营养?槐花是豆科植物槐树的花和花蕾,在花蕾形成或者开花的时候采收,其中未开的花蕾称为“槐米”,开花的称为“槐花”。槐花不仅口感甘甜、鲜嫩清香,营养也相当不
2025-04-20 14:54:00 -
清明踏青正当时!穿越佛山“四山两江”,解锁五区春日限定美景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佛山,这座充满岭南韵味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四山两江”(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西江、北江)旅游示范带,是佛山重点打造的文旅城市IP,集中了佛山乃至珠江三角洲最灿烂的文化、最美丽的风光、最诱人的美食。这个假期,让我们沿着佛山 “四山
2025-04-04 12:14:00 -
春雨天气潮,身体不舒服,春天喝什么茶祛湿效果好
中医中将“风、寒、暑、湿、燥、火”称为致病的六淫邪气,其中“湿乃重邪”,意思是在这六种邪气中“湿气”的杀伤力最强,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古话又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的说法,强调了除湿的不易。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
2025-03-31 1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