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预计2027年将实现命名全覆盖,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度,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
●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
●今年青岛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明确命名工作流程,指导规范做好命名、设标、上图、入库等。同时,将采用新标志形式,以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引导镇、村设计安装特色地名、智慧地名,让地名标志成为风景线
●将继续编发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守护好精神家园。同时,将在每个区市培育打造2个以上乡村地名文化示范村,要求地名网络有密度、地名标志较健全、地名文化有传承、地名利民惠企有实效,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让群众可感可及
乡村道路命名关系着乡村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系着乡村的根和魂。
如何让乡村道路有名更扬名?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大力开展乡村道路命名工作,年底前全市一半的乡村道路将完成命名工作,2026年全市70%的乡村道路将完成命名工作;2027年实现乡村道路命名全覆盖,达到地名管理有制度、重点乡镇有覆盖、数据采集有保证、利农惠农有举措、地名文化有声音的预期目标。这也将破题长久以来救护车不能精准定位到达、农家乐客人搜不到地址、产品等不来客户等困扰乡村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起”好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用手机导航指路,在城里早就司空见惯了。然而,在广袤乡村,能够标注在电子地图上的,往往只有村名。再往村里走,导航这个智能帮手就“爱莫能助”了。
“到村里就会发现,村路就像蜘蛛网。”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民生保障中心主任高存乐经常要到村里开展基层社区治理工作,“要么是无名道路,要么是一不小心就钻进了死胡同。尤其对于很多在山区的村子来说,村路更是像迷宫一样,想找对地方就得问村民。”
“进村要问路”,一直以来也困扰着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村的村民。但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得益于“乡村著名行动”,“王哥庄街道青山村地名一张图”不仅挂在青山村村委会的对面,还被村民和游客以电子版的形式广泛转发、使用。
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帅介绍,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乡村道路命名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所以在命名、设标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青岛市民政局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明确命名工作流程,指导规范做好命名、设标、上图、入库等。同时,还将采用新标志形式,以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引导镇、村设计安装特色地名、智慧地名,让地名标志成为风景线。”张帅介绍,在命名的同时,为更好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将继续编发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守护好精神家园;在每个区市培育打造2个以上乡村地名文化示范村,具体要求是地名网络有密度、地名标志较健全、地名文化有传承、地名利民惠企有实效,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让群众可感可及。
“用”好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水集街道团岛中路台铃电动车专卖店2024年6月由石岛路迁至新址,有不少群众因找不到新址导致售后矛盾不断。
地名服务志愿者李国英听说此事后,立即登录“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把店铺拍照上传到地图软件,一个工作日后审批通过。专卖店经理孙女士高兴地合不拢嘴:“这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老客户想找我,地图软件上一搜跟着导航就来了,再也没有人说我是关门跑路了。还有不少想买电动车的新客户,也是通过地图软件搜索找到我的。”
在莱西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22年8月底,民政部部署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莱西市成为70个试点县(区、市、旗)之一,随即启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相关工作。莱西市的夏格庄蒜香鸡、官道小米、马连庄甜瓜、七岌葡萄等地名标识品牌的持有方,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将地名标识品牌上传到地图软件,各镇街也积极上传与品牌关联的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民俗旅游点、特色名吃店、农业合作社等惠农兴农兴趣点,拓展地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莱西市夏格庄蒜香鸡总经理张为连表示,通过这样的品牌推广宣介,带动销售收入增加了300多万元。位于莱西市吉林路北侧的青岛双龙泉家庭农场经营者介绍,受益于惠农兴农兴趣点上图,大批游客直接根据地图导航来到农场,实现增收100多万元,大大超出开业初期的预想。
随着乡村道路命名试点行动的深入开展,以“地名+品名”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产品的做法在青岛比比皆是。
西海岸新区梳理推出了“藏马山”“金沙滩”“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小珠山”六大旅居圈,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动呈现地名文化元素。在青岛11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以地名命名的项目就有72项,泊里大集、泊里麦草画、胶南年画、西海岸核雕、塔桥全羊、琅琊台传说、琅琊酿酒工艺、琅耶瓷艺、岛耳河虾仔酱制作技艺、草泊柳编等代表性项目,既传承了地名文化,又助力了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青岛市民政局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研究确定“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名录名单并发布了第一批“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名录,对外公布了胶州大白菜、莱西大花生、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342个,以地名元素提升了地方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组织采集信息上图,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打造“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创新推进“地名+”工作模式,不但助力了乡村优质农副产品、文化旅游线路的推介推广,更传承保护了乡村优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泊里镇蟠龙庵村是西海岸新区打造的一处地名文化主题社区。在这里,不仅修建了民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还定期开展以地名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地名故事分享会、地名文化摄影展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地名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相关内容:
-
成本优化对冲营收下滑 青岛啤酒淡季亏损难题待解
来源:GPLPCN3月30日,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30%至321.38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逆势增长1.81%,达到43.45亿元,连续5年实现净利润攀升。这一成绩背后,既体现了青岛啤酒在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上的成效,也折射出啤酒
2025-04-04 22:51:00 -
新华全媒+|芳草寄思念——清明假期见闻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芳草寄思念——清明假期见闻新华社记者清明时节,天地澄明,万物吐故纳新。从烈士陵园肃穆追思,到山水花丛间寄思念,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精神、寄托哀思,拥抱自然、享踏青之乐。一幅幅清明画卷铺展开来,展示着文明新风。英魂长存映青山“二叔离家的时候年纪还小,我们特意从广州带来了茶和水
2025-04-04 19:42:00 -
探访雄安商服中心商业环廊:地下空间里的“文化DNA”
中新网雄安4月3日电 位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以下简称“商业环廊”)的唱片店“回声陆地超级声音工厂”,收藏着近10万张黑胶唱片。从莫扎特到周杰伦,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在此交融。 福建人阮暖半年前北上来到雄安,成为这家唱片店的主理人。店内除了售卖黑胶唱片,还专门开辟了一块消费展览区
2025-04-04 18:49:00 -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预计2027年将实现命名全覆盖,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度,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今年青岛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
2025-04-04 06:35:00 -
问政山东 | 上下游配套分散影响水产加工企业发展 青岛市:加快产业集聚 重振传统优势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日讯 今晚7点,《问政山东》栏目播出第188期,本期问政青岛市。水产品加工是青岛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青岛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基地之一。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青岛市水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在减弱,目前在省内仅排名第四位。某水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企业的周边
2025-04-03 21:51:00 -
节气寻根续文脉,小昆山镇举行清明节主题活动
草长莺飞之际,又逢一年清明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小昆山镇以"墨染清明逐春思 鸢语诗心寄哀思"为主题,在松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绿色文明园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同步开展清明主题活动。通过"节日追思"与"节气文化"双线并行的形式,让参与者在追思中感悟精神力量,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传
2025-04-03 16: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