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芳草寄思念——清明假期见闻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芳草寄思念——清明假期见闻
新华社记者
清明时节,天地澄明,万物吐故纳新。从烈士陵园肃穆追思,到山水花丛间寄思念,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精神、寄托哀思,拥抱自然、享踏青之乐。一幅幅清明画卷铺展开来,展示着文明新风。
英魂长存映青山
“二叔离家的时候年纪还小,我们特意从广州带来了茶和水果,寄托一家人的思念。”近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上“孙世安”烈士的名字下,年过七旬的孙青丽带着家人,摆放祭品和鲜花。孙世安1930年2月出生,1953年3月在朝鲜牺牲,后被安葬在朝鲜平壤。
迎回英雄,是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长眠着邱少云、黄继光等志愿军烈士。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2014年至2024年,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落葬于此。
千里之外,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内肃穆庄严。近日,来自湖南、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的近百名志愿者手持菊花拾级而上,在“志在冲天”的碑石下整齐列队,向长眠于此的中外空军烈士致敬。
抗日战争期间,200余名中外空军烈士先后牺牲,入葬重庆南山。“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让英雄知道,人民从未忘记他们。”志愿者尹园说。
从北国雪原到巴渝群山,清明时节的追思跨越时空,将家国情怀与历史记忆紧紧相系。
芳草春风寄追思
1日上午,一场公益生态葬仪式在重庆市崇兴生命纪念园举行。在婉转悠扬的古筝声中,27位逝者骨灰被安葬在花坛中,与绿水青山相伴。家属们共同为逝者敬献鲜花、诵读祭文,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哀思。
“我的亲人生前非常热爱大自然,她生前的心愿就是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回归自然。这样的仪式既庄重又温馨,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一位参与家属说,选择生态安葬也是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这样的方式既环保又节约土地,非常有意义。
生态安葬的清风拂过山海。在山东省青岛市,“海之情”海葬服务团队34年来已经送3.3万名逝者魂归碧海。在近日举行的海葬仪式上,逝者家属翟女士说,以后看到大海就会想起亲人,“海葬让逝者与自然永存”。
在青岛市殡仪馆,传统祭祀习俗有了新的祭祀形式。市民曲女士和母亲带着鲜花来到电子祭祀广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属祭扫“云空间”。“在手机上就能敬香、点烛、献花、奉果,操作简单但很温馨。”曲女士说。
“从观望到认同,再到积极参与,生态安葬和线上祭扫已成新风尚。”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海春说。
春和景明踏青去
风吹梨花,清明至。万物生发,春意浓。
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砖瓦青苔间萌发新绿,飞檐斗拱下掩映花枝,不少游客身穿各式各样的汉服拍照打卡,十分惬意。“我和朋友一起春游踏青,在古城美景中感受着蓬勃的生命力。”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的游客马哲说。
李花、桃花、早樱争奇斗艳,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叠石花谷景区内,开放的草坪化身“春日课堂”,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学生和孩子前来游玩。
微风吹来,小朋友们将自己手绘的五彩风筝放飞,为春日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叠石花谷景区负责人周永乐说,景区内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寒武纪叠层石地质遗迹,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学习地理知识,又能亲近大自然。
春风浮动,花枝摇曳,沈阳北陵公园惜春亭西侧的百株玉兰嫩白如雪,不少游人漫步其间,感受来自春日的美好气息。“看见花开得这么好,感受到了春日里的勃勃生机。”来自黑龙江的游客赵美子说。(完)
相关内容:
-
车车车车你车车车车……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
清明假期第一天话题#车车车车你车车车车#冲上了热搜多个景区已发出约满提示据齐鲁晚报,4月4日网友发出济南趵突泉景区实况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青岛栈桥又上热搜第一批喂海鸥的游客已抵达广东深圳景区也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梧桐山有一亿人”“别来了全是人”在浙江杭州,网友表示“想到
2025-04-05 14:37:00 -
日照莒县:浮来山上赏春景 清明踏青正当时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5日讯 4月4日清明假期,莒县浮来山风景区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游客胡贵超表示:“一进景区就觉得特别漂亮,路边的花都开了。看了这棵千年银杏树,感觉特别震撼,特别漂亮。”为了迎接清明小长假,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精心策划了以“春醒浮来·清明雅
2025-04-05 13:31:00 -
走了70多年的爸爸,“回来了”
麻城籍志愿军烈士方金耀牺牲72年后,通过DNA比对技术与儿子方汉炳成功“相认”。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2025-04-05 08:31:00 -
数字科技+文博场馆 清明假期解锁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近年来,数字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式,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清明假期,各地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在泰山有1600余处历代留下来的珍贵石刻,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瑰宝,正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泰山景区
2025-04-05 08:22:00 -
清明·溯源① | 一条视频带你解锁清明节千年文化密码
来源:【华声在线】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重大节日的特殊存在,清明承载着中国人“敬天法祖”的双重精神密码。最初的清明纯粹是农事指南。《岁时百问》释其名:“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耕智慧。江南至今流传“清明浸种,谷雨插秧”的民谚。
2025-04-04 21:26:00 -
清明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特别活动“蹴鞠”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再升级”,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一场场知识与技巧的“头脑风暴”在考古体验课堂连续三天向广大观众游客“张开怀抱”。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汉唐宋发展
2025-04-04 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