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访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博物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如果这里没有窗户,外面的美景完全看不见的话,感受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

坐在小阳台窗边,眺望远处的风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问。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余杭举行,100多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博物馆馆长、文化项目策划人和国际组织代表相聚在良渚,以发展、科技、教育等主题展开积极讨论。

见到徐天进时,上一个主题讨论才刚刚结束,拖堂近1个小时,据在场的同事透露,聊得激烈,大家都意犹未尽。

小阳台是新闻工作间附带的,往外看去,春风吹动蓊郁的树木,枝叶相互摩挲。

“博物馆就像一扇窗,当这扇窗打开,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历史风景,可以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变化。”徐天进说。

徐天进接受采访 陈新怡/摄

【1】一本书

4月23日,论坛开始的第一天,撞上了“世界读书日”。

在徐天进看来,博物馆是一部书。一部关于过去的大百科全书。

比起“逛”博物馆,徐天进更喜欢用的动词,是“读”。

博物馆这本书,怎么读?读什么?

如果说上学是读书,那么去博物馆,便是读“物”,徐天进补充:“陈列在展厅之中的文物,都是被阅读的对象。”

读书要掌握阅读方法,读“物”也是如此,老教师如徐天进,马上给观众划了重点。

首先,要预习。去博物馆前先做功课,相关的历史、考古知识储备,能帮助“识字”效率翻倍,他举例:“镇馆之宝外,哪些是重点?那些不能漏过?展厅的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弥补它们后面的空缺?”

其次,要多读。一本书不能只看封面,只翻两页,便算读过。博物馆也一样,比起走马观花地溜达,要多读,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发现“物”背后的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信仰、艺术……

最后,得回顾。有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在良渚博物院展览的结尾,往往会附上一长串的参考文献。这就是良渚博物院给观众们划的重点:“不需要像学者那样认真地抠,当读完这些文献后,你会发现展览之中,有哪些东西还没看过,有些细节被落下了,看完再回头看,会有新的收获。”

放到今天,这本书还有了多种不一样的“读”法,比如“电子书”。

论坛开始前,中外不少文博工作者先去转了一圈良渚博物院,站在展厅文物前,只要戴上AR眼镜,便能看到相应空间视频介绍,伸出手,展品还能“躺”在手心,可以拿近、放大。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也是论坛中讨论的重点之一。

从博物馆管理到展览传播,数字技术正不断影响博物馆与公众进行联结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在徐天进看来,这不只是一个可见的趋势,而是现实。

建立大而全的信息档案和数据库的大埃及博物馆、培养数字创意人才前往地区采集的西非艺术博物馆、汇集全球18个国家6000多件文物打造云上展厅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置身于快速数字变革的前沿,正在从传统的展览和策展空间中突围的博物馆,如何让文化和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广泛、生动、可及?

在论坛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以自身工作为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技术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最终的指向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的研究、管理和创博、教育。

“博物馆的核心内容,还是展品本身。如何将每件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通过最恰当的方式,输出给社会和观众?”这是徐天进和博物馆工作者要通过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与会者在良渚博物院听讲解

【2】一家餐馆

这场论坛,徐天进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厨师和餐馆”。

不同的厨师、食材、烹饪方式、就餐环境,诞生了各式各样的餐馆。同理,不同的策展人、藏品构成、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等等,形成了如今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博物馆。

有些大博物馆“食材”丰富,适当料理,便是豪华套餐。而鲜少问津的一些小博物馆其实也有非常独特的“食材”,简单的乡土料理,也能让人回味无穷。就像南部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总监阿尼巴尔·Y·乔扎米说的那般,一座好的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而是文物本身的特征、价值和带来的教育意义。

放在以前,大家有口饭能吃就行,可现在,随着观众口味越来越“刁”,对厨师和餐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天进举例:“做一道菜,你要知道食材来自哪里?特性如何?如何烹饪最恰当?有时候买菜经费有限制,厨师还得比较、挑选价格合适,能够采购到的食材。就算只有一棵白菜,也要琢磨如何把它做出花来。”

菜品只是好看还不够,还得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才能吸引食客反复光顾。

如果顾客众口难调怎么办?

徐天进说:“只有一道菜,很难让所有人都爱吃。那我们是否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菜品,让儿童、年轻人、老人都能吃到他们满意的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博物馆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菜谱”。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这之中,关于未来的讨论,便是论坛里大家反复提及的包容性和可及性。

博物馆不只是保存藏品的空间,更是主动塑造可持续包容性社会的参与者。

“我们希望博物馆和展览能够尽可能地服务到更多的人。”徐天进说。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前段时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面向中国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入选案例名单公布,共有16家脱颖而出,其中便有良渚博物院。

近年来,良渚博物院发起“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浏览路线无障碍环境,还配备了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车位等设施。除此之外,良渚博物院还推出《诗人的旅途》《良良的古城世界》等盲文绘本,为视障者提供触摸展品、盲文导览册,为聋哑者配备手语解说视频,并设立智力障碍儿童互动区、无光与无声体验区等一系列措施。

在徐天进看来,面向大众的“餐馆”不应该忽视少数群体的需求。

“身处现代文明社会的博物馆,我们不能无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我更希望大家把参观博物馆变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网红打卡点。” 徐天进说。

【3】清新的空气

窗口、书本、餐馆……其实徐天进对博物馆最多的比喻词,还是“空气”。

这也是3年前,他刚到良渚博物院给的回答:“特别希望让文化遗产让博物馆,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一般,无处不在,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空气是清新的,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

一个词概括,便是润物细无声。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博工作者坐着观光车穿梭于反山遗址与莫角山宫殿区之间,透过虚拟影像,大家可以透过窗,看到良渚先民如何兴修水利、勤耕细作,重返五千年,就连墓葬也是1:1还原……

“比起资料或者图片,最好的方式是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徐天进说。

变革与创新,数字与技术,教育与创新……论坛上大家分享的内容,也给良渚博物院二期建设提供了不少参考。

良渚博物院二期包括展览展示、学术科研、社教体验、配套服务四个独立的空间。

关于良渚博物院二期的设想,徐天进透露:“和论坛中大家所强调的,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的平台这点高度契合。良渚博物院二期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我希望能够建成一座真正的文化遗产共享综合体。”

这意味着,它将是一个公众参与度更高,和社区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空间。

摆在徐天进和良渚博物院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基于良渚博物院现有的经验,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尝试?新技术如何应用?如何使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如何能够真正和大家共享文化遗产,成为终身学习的平台?

“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博物馆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一起合力,因为博物馆是大家的学堂和精神家园。”徐天进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 专访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博物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如果这里没有窗户,外面的美景完全看不见的话,感受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坐在小阳台窗边,眺望远处的风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问。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余杭举行,100多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博物馆馆长、文化项目策划人和

    2025-04-28 10:22:00
  •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发布了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蜀道不仅是中国古代中心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干线,更是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突出特征的线性文化遗产。经过系统调查蜀道遗存信息,现阶段已初步掌握了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

    2025-04-26 10:47:00
  • 全部免费!兰州12个免费宝藏博物馆!

    来兰州玩必逛的景区之一就是甘肃省博物馆那么你知道吗除了省博兰州有很多值得逛的博物馆哦!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吧~甘肃省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有超过 35 万件历史和近现代文物,其中 “马踏飞燕” 是中国旅游标志,还有众多反映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多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展品。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9

    2025-04-21 09:53:00
  • 曾毅和孙艺洲来啦!电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首站路演在呼伦贝尔举行

    4月19日,公路喜剧电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龙凤新天地购物广场和呼伦贝尔学院举行首站路演活动,主演曾毅、孙艺洲惊喜现身,与当地影迷展开热烈且欢乐的互动,为影片5月1日全国公映预热。活动现场,曾毅和孙艺洲作为电影主创团队代表,与现场观众分享拍摄时的经历体会,还围绕电影里的情节内容

    2025-04-20 21:44:00
  • 茶香里的湾区生活,东莞高埗打造沉浸式茶文化体验

    当传统茶道邂逅现代美学,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东莞高埗镇给出的答案是在茶香里开启一场沉浸式文旅体验。4月12日至13日,位于东莞茶酒文旅博览园人潮涌动,一场以"埗一样的茶园"为主题的文旅活动,通过"品、赏、玩"三大内容,让传统文化在舌尖流淌、在墨香中升华、于潮流里新生。据悉,作为东莞市"湾区周末I

    2025-04-15 20:55:00
  • 郑州商都文化“解码工程”入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记者4月15日获悉,2025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名单日前公布。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推出的郑州商都文化“解码工程”入选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介名单。该项目包括“商都讲坛”“商都沙龙”“商都故事会”和“亳乐研学”等系列全民学习项

    2025-04-15 19:3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