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南阳丨仲景之光绽新辉——南阳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观察


春光普照,万物竞发。
明媚春光中,南阳这座“天然药库”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漫山遍野的山茱萸热烈绽放,姹紫嫣红的辛夷花开满枝头,千亩连片的裕丹参长势喜人……
传承精华,弘扬国粹。深耕中医药文化沃土,南阳中医药事业生机盎然,产业延链动能澎湃,药草芬芳香飘千年,仲景之光历经千载愈发熠熠生辉。
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南阳始终奋力前行,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建设“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的进程中全面发力。
踏着春的节拍,本报“春涌南阳·社长(总编)‘五聚五提’报道基层行”采访组一行,深入我市部分医疗机构及县市区,感受全市中医药保护传承的强劲脉动,见证南阳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药用植物园春色烂漫。全媒体记者 崔培林 摄
从中医院焕新看百姓获得感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阳医圣祠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守正创新是责任,传承发展是担当。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让这一千年瑰宝承古启今,更好护佑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南阳步履不停,笃行不怠。
《南阳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若干支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见证着南阳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和传承创新发展的铿锵步履。
3月26日,在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南阳市骨科医院),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国家名老中医孙树椿团队南阳工作站的专家开门坐诊,同时开展医疗教学。前来就诊的患者,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来自北京专家的服务连连称赞。
“我们前不久利用智能接骨手术机器人完成了一台接骨手术,效果很好,且手术过程更加精准、省力。”来自望京医院的成永忠教授,向采访组一行介绍。这个团队基于中国接骨学派理论研发的“3臂11轴骨折复位机器人”,为南阳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缘何北京的专家在南阳坐堂行医、治病救人?
这与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南阳密不可分。2022年,南阳抓住中医药事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整合南阳市骨科医院和南阳市中医院优质骨伤医疗资源,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技术管理优势,在市中医院共同打造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这一国家级项目。而今,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将传统正骨技艺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也成为南阳中医药服务创新的缩影。
依托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市中医院独山院区设立国医大师唐祖宣工作室、石学敏院士工作室、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室等,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张仲景经方传承与应用重点研究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张仲景经方智能化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建院士工作站一个,带动区域诊疗技术、疑难骨折救治水平双提升。
让南阳乃至周边人民就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方面是高水准医疗技术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是优质中医药服务的持续下沉,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中医药在守护群众健康方面的独特优势,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
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医生刘青锋,除了在卫生院上班,同时还兼任向庙村村医。阳春三月,春光无限,但作为村民健康“守护人”的他,顾不上欣赏风景,而是为群众健康而忙碌着。在村民出现肩颈、腰椎疼痛或者头晕时,他会用传统中医针灸的方法为患者治疗。而在汉冢乡卫生院,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得更多,应用更广泛,深受患者欢迎。
伴随中医药强市建设的有力推进,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目前,全市中医医院达74家,其中三甲中医院3家、三级中医院3家,中医诊所997家,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好看病”“看好病”。
从中医药企业升级看新质生产力
中医药产业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方城县的裕丹参自古被誉为佳品,方城县中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因裕丹参的种植加工远近驰名。在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裕丹参规模化种植基地里,一棵棵裕丹参破土而出,细嫩的枝叶奋力向上生长,放眼望去迎风招展,一派丰收的希望。
“这里的丹参,都是有机种植,人工除草,确保其品质和疗效。”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经理赵志鹏开春以来忙得不可开交。该基地种植裕丹参4660亩,用于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等。此外,还拥有丹阳山野生丹参、南阳艾等道地药材保护繁育基地,通过对丹阳山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展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打造一批优质道地原生态中药材种植品种。
在药用植物园内,板蓝根、射干、连翘、桔梗等中药材正恣意生长,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让植物园的色彩缤纷美丽。记者看到,植物园内,不少游人前来观赏游玩,增长中草药知识。这是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打造的以科普教育、农旅观光、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另一产业板块。目前植物园已种植中药材200余种300余亩。“未来我们还将配套建设产教研运营中心、研学基地等项目,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中医药科普基地。”赵志鹏说。
作为南阳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产业深耕,目前已形成了以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为产业基础,以裕丹参中药饮片、艾草系列产品生产、智能艾灸仪系列产品生产制造以及医药销售为主营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没有止境。在该公司正在建设的年产5000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生产车间,中药自动高效提取机组、自动化浓缩机组等生产设施齐备,一派蓄势待发的景象。公司以推进中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在中药生产领域的应用,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升级。公司副总经理王长伟信心满满地说:“这是下一个核心战略目标产业,将奋力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一株艾草撑起百亿产业。谈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南阳艾”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让这株神奇的艾草香飘千年,以打造“世界艾乡”为目标,南阳加快推动艾草产业发展,如今南阳艾制品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步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仙草艾产业园,现代化艾制品生产车间里,艾香氤氲,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全自动卷制区和分切区,艾柱、艾条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工人熟练地将其整理、装袋,质检人员往来穿梭,对产品进行测量检验;包装区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将产品塑封包装;电商发货区,工人按照订单进行配货后,一件件快递经过扫码识别,被自动分拣到不同区域,等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每天有两三万单艾产品经过打包后从厂里运出,送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在‘双十一’等电商平台促销日,包裹数量更是达到日出厂10万件左右。”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徐伟说。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小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艾草种植收储、艾制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代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艾草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拥有多个自主品牌。集团公司年产值数亿元,利税近千万元,公司品牌“仙草艾”“蕲大妈”销量长期领先天猫平台其他同品类,“妙艾堂”品牌在阿里巴巴平台业内常年销量领先。
深耕不辍,则枝繁叶茂。南阳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产业来抓,实施“六名”塑造行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全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种达83个、面积166万亩。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全市现代中医药企业达到55家,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041家、批发零售企业1692家、服务机构387家,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
从仲景文化园看“中医药+”新发展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南阳还有多种打开方式。
温凉河畔,医圣祠历经风雨,巍然矗立,随着时光的推移,这里已是中医药文化的根脉所在。以医圣文化为核心,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医圣文化园、推动中医药事业国际化、深化中医药进校园等举措,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医圣文化园内,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前来参观的游客与研学的学子络绎不绝,仲景书院、中医药体验馆、中药标本馆等,与医圣祠形成完整的医圣文化传承脉络。自开园以来,这里已成为南阳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在重要的节日,这里举行的庆典活动、名家义诊等吸引成千上万群众前来,沉浸式感受仲景文化,传扬仲景精神。
仲景品牌走出国门。我市依托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力量,整合望京医院、市中医院、骨伤医院等方面优质资源,组建了张仲景经方阁。通过采用非药物疗法,针对22个以疼痛为主的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开展诊治,很受患者欢迎。其独特的传统中医疗法,还受到国外关注,已在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开设海外分中心,推动南阳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中医专家进校园、中医药课堂伴成长。我市充分发挥仲景故里、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的优势,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建中医药文化实践平台、构建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播撒科学火种,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具烟火气。夜幕降临,人们在休闲之余,走上街头或广场赶一场中医药文化夜市,来一场“养生局”,品尝中药茶饮,感受耳穴压豆、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诊疗服务项目。这些已成为很多南阳人的新体验。
2022年6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创设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把中医药服务搬到街头广场,送到群众身边,深受群众欢迎,已被全国多地借鉴推广。
中药新风尚,引领健康新时尚。仲景饮子铺里,一杯杯养生又健康的中药本草茶深受年轻人欢迎。医道融生活,文化焕新机。如今,在南阳街头,药膳宴、艾灸馆、中医诊疗馆甚至艾草主题酒店,一处处将中医药与生活、与商业融合的发展新景象,彰显了中医药跨界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展现出“中医药+”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杏林花开春正好,守正创新奋楫行。锚定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定位,南阳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开拓创新,实干担当,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迎中医药发展新高峰。
专家点评
用文化软实力铸发展硬支撑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韩江波
以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指示精神为纲,以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为目标,近年来,南阳正以医圣故里的文化自觉,通过多维创新实践,探索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
创新,是活力之源。让“种植—加工—研发—康养”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让科技赋能中医药现代化,让政策创新与服务体系升级……南阳的探索突破了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通过文化表达创新、产业生态重构、科技融合突破、教育传播革新及政策体系支撑,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模式,构建起“文化基因解码—产业生态重塑—现代化价值转化”的三维发展体系。这种系统性创新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更将其转化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
文化,是深层动力。南阳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不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在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阳实践的价值在于,它证明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行路径。这种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的探索,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南阳的探索正为中医药文化复兴开辟出一条充满文化自信的发展路径。
探索,是强大引擎。深入实施“1366”计划,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着力打响康养名片。未来南阳若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有望成为全球中医药文化的“标杆城市”,为中国软实力提升贡献“仲景智慧”。
全媒体记者 / 张明亮 冯兴阁 陈杰超 张苗苗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相关内容:
-
2024年,西安市新(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个
阳光讯(记者 侯菲)4月11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国梁介绍有关情况。杨国梁介绍,2024年,西安市新(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个,为基层新添置DR、B超、麻醉机等设备379台,补充房颤患教机、心
2025-04-13 21:44:00 -
北京大学,向河南发来喜报!
春风传捷报,桃李竞芬芳北京大学向河南多所学校发来喜报祝贺河南优秀学子于未名湖畔精进学业、淬炼思想在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多项荣誉成为北京大学与河南母校共同的骄傲一起来看↓↓↓南阳市第一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宏力学校河南省叶县高级中学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编辑/郭彩霞责编
2025-04-13 12:28:00 -
第九届丝博会5月21日至25日举行
4月11日,记者从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5月21日至25日在西安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共设置丝路优品展、低空经济展、科技创新展、文旅消费展、省际合作展、交通物流展六大展馆。第九届丝博会文旅消费展由陕西省文
2025-04-13 08:54:00 -
“荷韵”共生,美育无界 江安大妙中学开展跨学科美育融合展示课活动
为推进“荷韵”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工作,4月10日,宜宾市江安县大妙镇初级中学校胡晓琴老师为7年级学生上了一堂以“‘荷’你闯关,手造荷花3D争霸赛”为主题的美术融合展示课,结合学校特色“荷韵”文化,以“荷韵”三维为核心,探索数字建模与传统美育、劳动教育、文学的深度融合。课中以“点之章,闪电雷达——线之章
2025-04-11 17:23:00 -
春涌南阳丨仲景之光绽新辉——南阳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观察
春光普照,万物竞发。明媚春光中,南阳这座“天然药库”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漫山遍野的山茱萸热烈绽放,姹紫嫣红的辛夷花开满枝头,千亩连片的裕丹参长势喜人……传承精华,弘扬国粹。深耕中医药文化沃土,南阳中医药事业生机盎然,产业延链动能澎湃,药草芬芳香飘千年,仲景之光历经千载愈发熠熠生辉。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
2025-04-11 08:25:00 -
中国文化秀亮相巴西戈亚斯州议会
新华社巴西戈亚尼亚4月9日电(记者周永穗 王天聪)中医推拿展位人气火爆,中国书法互动体验参与者踊跃……一场中国文化秀9日在巴西中部戈亚斯州的议会大厦亮相。当地官员、民众和戈亚斯联邦大学师生等2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本次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由戈亚斯州议会、戈亚斯州政府主办,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协
2025-04-10 1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