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托”顽疾该治了!
铲除网络“医托”灰色产业链,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更需要技术创新的精准赋能、医疗机构的主动担责、患者群体的理性觉醒。

图源:国家疾控局网站文件截图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在搜索引擎输入“某某病的治疗”,排名首位的“权威医院”实则是网络“医托”的诱饵;加入病友群后,群内治愈患者的现身说法,背后是上百人团队的话术库支撑,不少病急投医的人可能都掉进过网络“医托”的陷阱。近日,国家疾控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卫生领域《2025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首次明确打击网络“医托”等新型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秩序治理。
网络“医托”是传统“医托”的线上变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医疗论坛等)伪装成患者、医生或医疗顾问,以欺诈手段诱导患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或购买医药产品,并与相关机构形成利益分成的非法行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网络“医托”犯罪越发猖獗。
从媒体曝光查处案例来看,网络“医托”的隐蔽性远超传统“医托”,且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此前,深圳市龙岗区警方侦破一个涉医诈骗案件,犯罪团伙把普通民营医院包装成拥有“名医”的“三甲医院”,通过搜索竞价排名寻找病患对象,再雇用没有行医资质的“医生”诱导其接受高收费治疗,甚至开出许多对病情毫无作用的药物,从而达到敛财的目的。更有甚者,通过AI生成虚假专家形象、伪造治愈案例,在短视频平台以医疗科普名义引流,最终将患者导向合作诊所。这种“线上问诊、线下宰客”的模式,使患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医疗陷阱。
网络“医托”的肆意横行,是多种社会顽疾共同滋生的恶果。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隐蔽性极强的生存土壤。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短视频等各类场景中,大量经过专业话术培训的“虚拟患者”,按照精心设计的剧本,对患者进行情感营销,令人防不胜防。而监管的滞后性,更是助长了网络“医托”的嚣张气焰。部分网站为追求经济利益,对医疗广告审核敷衍了事,甚至为“医托”提供技术支持,使得网络“医托”灰色产业链得以野蛮生长。追本溯源,医疗资源分配失衡才是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三甲医院,患者面临挂号难、候诊久等困境,对便捷就医渠道的需求日益迫切。网络“医托”正是抓住这一痛点,以“专家号不用等”“一对一VIP服务”等极具诱惑的话术为噱头,吸引患者上钩,成为其行骗的核心“卖点”。
“在线医生”的嘘寒问暖成为精心设计的陷阱,“病友群”的一致好评实为AI操控的假象。患者经济受损、健康受到威胁,折射出数字时代医疗监管体系的深层变革需求。此次《2025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首次将网络“医托”纳入监管范围,填补了相关制度上的空白,同时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数字医疗狂飙的时代,监管利剑必须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根治网络“医托”需多管齐下。医疗资源优化是治本之策,解决患者看病难、等待长的问题,推动互联网诊疗规范化,鼓励公立医院开设线上问诊平台,用“正规军”挤压“黑医托”生存空间,才能从源头减少对网络“医托”的依赖。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虚假医疗信息,对高频推荐民营医院的账号实施预警;加大对网络平台搜索引擎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有网络“医托”的存在,对平台方和犯罪团伙进行严厉的惩处,倒逼平台不敢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在官网显著位置公示互联网诊疗资质,帮助患者识别骗局。
以《2025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为契机,扫除网络“医托”灰色产业链,需要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更需要技术创新的精准赋能、医疗机构的主动担责、患者群体的理性觉醒。只有让每个患者不再因信息迷雾堕入陷阱,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才能稳稳托举起人民健康。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相关内容: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4月27日晚,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该院收到实名举报材料,反映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中日友好医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工作,并第一时间对肖某作出停职处理决定。经核查,举报材料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该院根据相关规定,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
2025-04-28 06:40:00 -
阴天出行也会被晒伤!假期出游防晒攻略来了
“五一”假期将至,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出门游玩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最近,记者走访重庆各大医院皮肤科门诊时发现,晒伤患者明显增加,其中有一些患者在阴天时出游也被晒伤了。阴天也被晒伤 门诊晒伤患者增加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位患者表示,上周他自驾去重庆武隆旅游,由于是阴天,就忽略了防晒,没想到
2025-04-28 05:00:00 -
网络“医托”顽疾该治了!
铲除网络“医托”灰色产业链,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更需要技术创新的精准赋能、医疗机构的主动担责、患者群体的理性觉醒。图源:国家疾控局网站文件截图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在搜索引擎输入“某某病的治疗”,排名首位的“权威医院”实则是网络“医托”的诱饵;加入病友群后,群内治愈患者的现身说法,背后是上百人
2025-04-27 18:41:00 -
成都警方2024年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246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4月25日电 (记者 安源)记者25日从成都市公安局获悉,2024年,成都公安知识产权犯罪侦查部门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246起,依法对776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移送审查起诉141案619人,涉案金额达8亿元。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9起,四川省
2025-04-25 22:05:00 -
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易监管制度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4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白清元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坚持监管执法与服务指导并重,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易监管制度,压实平台经营者责任,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让消费者有更好的网购体验。白清元介绍,近年来网络交易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网上售
2025-04-25 12:23:00 -
联盟和金融机构联手 帮助制造业企业融资经开区(头屯河区)“链式惠企贷”落地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唐红梅)近日,新疆思安万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银行300万元的贷款。这是企业享受到的“链式惠企贷”。 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联盟推动下,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高铁新区天鹅湖路自贸支行创新推出中银“惠如愿·链式惠企贷”,为产业链下游企业发放贷款
2025-04-24 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