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10:00    

新华社合肥4月3日电 题: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何晓

【博物馆故事】

一座深藏于皖南小城的县级博物馆,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中心,千年徽韵汇聚于此。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徽州文化历史之门的钥匙。

元代科举石刻镌刻着寒门学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饰折射出宫廷工艺的璀璨……超3万件馆藏文物中,64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维,重构历史叙事逻辑:曲折回廊暗合徽州山水走势,光影装置隐喻徽商经营智慧……每一条游览动线都暗藏玄机。

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比如针对“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结合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科举传统,通过真人演绎方式重现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庆祝游街的盛景。

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通过这种“一物一策”的深度开发使历史文物成为文化传播的“活教材”。

“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如今,这座县级博物馆,正以创新基因激活历史文脉。

目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在旅游旺季该活动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

县级博物馆正在成为重构“小城文旅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游客白天逛古城,晚上游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认为:“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如何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

王卫东:县级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价值阐释,提升文化辨识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精品文物群”为核心抓手,对蓝釉爵杯、元代科举石刻这类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一物一策”的开发。

记者:展陈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和考量?

王卫东:我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方方正正的布局,以“行进式观展”重构展陈设计逻辑,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

游客穿行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配合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穿越千年徽州历史的亲历者。

记者:如何创新徽文化传播方式?

王卫东: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

在徽州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故事和传奇,我们根据徽州历史上许国等著名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精心策划编写了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创新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将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通过现代演绎活化再现,还特别邀请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专业演出人员,与游客扮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演出。

比如围绕“初登第,得意回”石刻,游客可身穿汉服参与科举答题互动,答对者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

记者:未来如何延续“出圈”势头?

王卫东:博物馆的IP化不仅依赖于它所展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与博物馆建立情感连接、激发情感共鸣,让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搭建了徽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在节假日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定期邀请歙县徽文化研究专家、高校学者等为游客深度解读徽文化。

未来,我们将深化“博物馆+”模式,构建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形成“博物馆-古城-乡村”三级叙事网。

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活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擦亮徽文化标识,打好文创牌;另一方面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打开地方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完)

    相关内容:

  • 清明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特别活动“蹴鞠”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再升级”,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一场场知识与技巧的“头脑风暴”在考古体验课堂连续三天向广大观众游客“张开怀抱”。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汉唐宋发展

    2025-04-04 21:13:00
  • 9.6分热播韩剧“喊话”,张家界回应来了

    “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落叶。”因为一句出圈台词,张家界文旅最近可忙坏了。随着高口碑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引起热议,位于湖南的张家界景区也频频登上热搜,张家界文旅接连更新短视频,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发出召唤。4月2日晚,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向《苦尽柑来遇见你》导演金元锡、编剧林尚春以及制作人和主演发出

    2025-04-04 20:24:00
  • 探访雄安商服中心商业环廊:地下空间里的“文化DNA”

    中新网雄安4月3日电 位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以下简称“商业环廊”)的唱片店“回声陆地超级声音工厂”,收藏着近10万张黑胶唱片。从莫扎特到周杰伦,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在此交融。  福建人阮暖半年前北上来到雄安,成为这家唱片店的主理人。店内除了售卖黑胶唱片,还专门开辟了一块消费展览区

    2025-04-04 18:49:00
  • 边境小城成为中外民众增进友谊的热土

    点上一份豆浆油条,在零下12摄氏度的黑河来一场“早市奇遇”;在霍尔果斯的新、老国门打卡,到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采购中国商品;去广西东兴体验汉服旅拍,再到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感受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情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频繁探访一些极具特色的中国边境小城。特色边境游,为外国游客带来美食、美景、

    2025-04-04 13:00:00
  •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预计2027年将实现命名全覆盖,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度,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今年青岛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

    2025-04-04 06:35:00
  • 节气寻根续文脉,小昆山镇举行清明节主题活动

    草长莺飞之际,又逢一年清明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小昆山镇以"墨染清明逐春思 鸢语诗心寄哀思"为主题,在松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绿色文明园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同步开展清明主题活动。通过"节日追思"与"节气文化"双线并行的形式,让参与者在追思中感悟精神力量,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传

    2025-04-03 16:56: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