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省媒看渭源】定西渭源:“文旅+”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1:06:02    

春风轻拂,渭源大地一派红火景象。

渭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灞陵桥、秦长城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鸟鼠同穴、夷齐首阳、大禹导渭等历史传说至今仍在传唱。这里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秀美,交通十分便捷,是一处“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赏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因地制宜丰富旅游业态

2024年,渭源立足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开创“生态变现+文化赋能+集群共生”模式。持续提升“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旅游品牌形象,加快推进产业融合,重塑旅游发展格局,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破解“生态价值转化难”:围绕生态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例如森林康养、乡村民宿、研学旅行等。将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复合业态。同时,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对县域内各景区按特色定位分工,突出主题内容,构建“主题化+差异化”文旅产业集群。

破解“文化资源活化难”:打造“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品牌矩阵,全年策划文体旅融合活动72项。推动羌蕃鼓舞、渭源社火等非遗项目常态化进驻景区展演,营造“周周有展演、月月有亮点”的文化氛围。构建“展演+体验+传承”三位一体模式,通过非遗工坊、沉浸式剧场等形式,将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旅游体验,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

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紧扣景城镇村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强县域强城镇行动。加快渭河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提升改造、渭河源景区旅游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园,推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此外,挖掘乡村非遗、民俗节庆,如花儿会、庙会、乡村戏剧节等,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黄香沟 张赛 摄


创新打造“渭水文化”品牌

渭源四季各有特色,夏至可休闲避暑,冬来能畅享冰雪奇缘。春天,渭源县宛如披上嫩绿新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渭河源景区内,冰雪消融,溪水渐涨,山花烂漫,美不胜收。夏日,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溪流潺潺,清新宜人。秋天,金黄稻田、火红枫叶、深绿松柏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冬天,雪花纷飞,山川河流都被覆盖上一层洁白雪毯,首阳山上的雪景尤为壮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雪景,体验冰雪世界的乐趣。

为全面提升游客旅居体验,渭源以“集群思维为引领、链式发展强根基、景城融合拓空间、文化铸魂增内涵、多元融合促升级”发展为引擎,成功推动文旅产业实现“全季候转型”与“全产业链增值”双突破。在此期间,成立渭河旅游产业联盟,实现了渭源及周边七县区4A级旅游景区“一票通游”。创新实施“一核七星”乡村旅游集群,以元古堆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核心引擎,联动峡口村、渭河源村等7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形成“核心引爆—多点支撑—全域辐射”的梯次发展格局。

在“链条延伸”方面,构建了“种产销游”四位一体的文旅产业链生态:前端打造蝴蝶兰产学研基地等7大特色农业园区,中端开发羊肚菌深加工等50余款农旅商品,后端创新研学体验工坊等消费场景。重点培育渭水源生态农业等链主企业,形成“基地种植—产品加工—体验营销”的闭环产业链,使乡村旅游综合收益不断提升。

另外,创新“非遗活化三部曲”:首先是展演融合,建立羌蕃鼓舞常态化展演机制,让地域特色文化走出去;其次是载体创新,建成西北首个廊桥文化馆、羌蕃鼓舞传承基地等文化地标集群;最后是申遗突破,推动羌蕃鼓舞申报国家级非遗,实现非遗项目产业化转化。与此同时,深入实施“文旅+”跨界工程,推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乡村、研学等领域和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旅游业态。借助大型节会活动,打造“渭水文化旅游季”IP,实现“月月有活动、四季皆精彩”。


渭河源景区


持续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东风强劲吹拂下,回首2024年,省级“四季村晚”盛大落地,为这片土地带来欢声笑语与蓬勃人气;渭源旅游线路凭借自身魅力,成功入选全省“2024年冬春季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开启了渭源文旅发展的全新篇章。

迈入2025年,渭源满怀壮志雄心,以“景城一体、主客共享、适居宜游、消费多元”为指引,踏上打造县域“文旅+”发展新格局的征程。今年,渭源文旅将按照渭源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锚定加快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为甘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落地、可量化、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其中,加快渭河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提升改造、渭河源景区旅游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确保其消防等专项验收按时完成。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方面,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西北秦腔展演”、甘肃省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文化旅游促进消费活动渭源系列活动、“全国高原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赛事,提升县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同时开发一系列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如农家乐、乡村旅游、手工艺制作等,增强游客参与感。

同时,持续挖掘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其融入旅游项目中,提升旅游内涵。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专业化的旅游服务团队,提升游客体验感。

春满山河皆锦绣,东风浩荡启新程。新目标,新征程,渭源将以诗与远方为“笔”、以绿水青山为“墨”,在创新实践中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在产业融合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服务提质中塑造全域旅游新形象。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相关内容:

  • “44岁外卖员下河救人牺牲”追踪:被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新职伤”已完成确认

    3月27日凌晨4时许,一小伙在四川绵阳东津桥坠河,途经此处的外卖员、44岁的刘应强立即下水施救。在多方努力下,坠河小伙被成功救起。遗憾的是,刘应强不幸英勇牺牲。(此前报道>>44岁外卖员下河救人不幸遇难:留下父母和儿子 当地正申报见义勇为)4月8日,“游仙政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4月3日,刘应强被

    2025-04-08 17:03:00
  • 鹿年商赫言:结局+番外鹿年商赫言小说全文无删减版在线阅读-最新小说鹿年商赫言:结局+番外小说全文阅读

    他说完,转身大步离开,背影冷硬得像一座冰山。桑年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尖发白。她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他说完,转身大步离开,背影冷硬得像一座冰山。桑年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尖发白。她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很快,隔壁的房间传来一阵暧昧的声音。“谨言,

    2025-04-08 16:54:00
  • 西湖里的鸳鸯被弹弓打死? 景区介入调查,已初步锁定伤害小鸳鸯的人

    “鸳鸯在西湖里碍着人类啥事了?”昨天,网友“@发财小能手”在社交平台发文怒斥有人在西湖边用弹弓射击鸳鸯的行为,他看到游客用弹弓将鸳鸯射死,还试图用棍子捞起来带走,“它自由自在地活着不行吗?”网友“@发财小能手”说,事发地点在柳浪闻莺面对雷峰塔的湖面,当时拍摄的时候围观了很多游客,大家都以为鸳鸯在嬉戏

    2025-04-08 16:40:00
  •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有效路径

    原标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有效路径为确保“订单班”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明晰学校与企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同时,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道,加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供给

    2025-04-08 16:22:00
  • 最新,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要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沈政办发〔2025〕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3月23日

    2025-04-08 16:18:00
  • 零陵区掀起早稻机插秧高潮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杨万里 唐涛)日前, 笔者驱车来到贤水河畔的零陵区富家桥镇峦石山村,两台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个上午功夫就机插早稻100余亩。正在忙于机插早稻的种田大户冯新荣介绍:“今年共在峦石山、大庙头、永荷三个村共租种稻田810亩, 全部是插双季稻的,比去年多种155亩,预计在4月20日左

    2025-04-08 15:5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